四川自贡:寒冬里的彩灯匠人
随着龙年春节的临近,在四川省自贡市的中华彩灯大世界里,2000余名彩灯工人忙着给上千组形态各异的彩灯调试电路、裱糊、亮灯测试,为将于2月2日开幕的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进行最后的冲刺。
“去年底忙完国外的彩灯节后,就赶回来准备自贡的龙年灯会了。”50岁的彩灯工匠陈洪忙着给龙灯安装电路。因为赶工期,近两个月来,工匠们从早上7点开始工作,最晚要忙到半夜才收工。
四川自贡的中华彩灯大世界内,工人们在制作彩灯。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
彩灯艺术历史悠久,是春节、元宵节、中秋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不可或缺的元素。自贡灯会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目前,自贡有10多万人从事彩灯制作,自贡彩灯在国内外灯展市场占有率超过80%,年产值超60亿元。
在彩灯大世界,“非遗中国龙”主题灯组尤为吸引眼球,长达202.4米的“龙身”,竟是由近20万个回收矿泉水瓶捆扎而成。彩灯艺术越来越重视绿色、低碳、环保的办展理念,该灯组现场工艺监理杨俊说:“工匠们大胆创新,增加低碳环保等材料的运用,除竹、木、丝等传统材料外,创造性地将各种废弃瓶子、光碟、瓷器等作为制灯材料。”
记者看到,不远处,就有一座高10米、由超10万件各式瓷器捆扎而成的“瓷器鼎”。
制作中的“非遗中国龙”主题灯组。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
钢铁、绸缎、瓷器、乒乓球、光盘、塑料瓶、灯条等材料,经过灯组设计、美工放样、钳工立体造型、焊工固定灯架、电工串灯引线、裱糊工分色裱糊、美术处理等程序,在彩灯匠人的手工操作下,变成流光溢彩的艺术品。
除了材料创新,自贡灯会还采用不少“黑科技”,一座高12米的AI智能灯组“年兽贺岁”令人称奇。“年兽的语料库由AI训练,游客扫描二维码,年兽就能和人互动,既能语音拜年,又能讲述自贡彩灯的历史文化、春节的起源。”第30届自贡国际恐龙灯会总策划人钟逸说,除了运用程序控制和机械传动技术外,与潮玩IP合作的灯组还使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物头像,让彩灯愈发灵动。
自贡彩灯不仅点亮了中国的节日,也在这个冬季点亮了美国、法国和意大利等地的“中国彩灯节”。
“我去过美国、英国、法国等国家做彩灯,看着家乡彩灯在异国他乡的夜空点亮,我非常自豪和激动!”58岁的电工李元明说,制灯30多年,逢年过节是他们最忙的时候。
焊工在焊接彩灯骨架。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
寒风如刀,呼气成雾。焊工何宗海的面孔在电火花与夜色交融中忽明忽暗。“灯组骨架的连接处要焊结实,否则会影响灯组结构安全和外表美观。”何宗海说。
在自贡,不少制灯人都是一家人“组团”工作。“我是裱糊工,爱人是钳工,家里还有焊工和美工。”42岁的裱糊工明从书说。尽管这几天最低温度降到零摄氏度左右,自称是“裱姐”的她为了制作出好作品只戴了薄手套,露在外面的手指头布满黑色裂纹。
“制作彩灯有不错的收入,这份手艺还能给更多的人带去春节团圆喜庆的节日气氛,吃点苦值得。”明从书笑着说。
“00后”美工邹雨珊在对彩灯进行上色处理。新华社记者沈伯韩 摄
记者在制灯现场也发现不少年轻工匠的身影。“00后”美工邹雨珊就是其中一位。她在江西上大学,去年毕业后回到家乡参与自贡灯会,尽管工作服和手上都沾满了颜料,她却笑眯眯地说:“大学的专业和视觉美学相关,当彩灯美工比较对口,希望我们年轻一代把自贡彩灯的工艺传承发扬好。”(记者袁波、陈健)